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晓谕夏州将吏百姓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
近据西北藩镇闻奏。
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薨变。
朕以仁福自分戎阃。
远镇塞垣。
威惠俱行。
忠孝兼著。
当本朝播越之后。
及先皇兴创之初。
或大剿凶徒。
或遥尊圣主。
夙夜每勤于规救。
始终罔怠于倾输。
爰令眇躬。
益全大节。
协和群虏。
惠养蒸民。
致朕端拱无为。
修文偃武
赖彼统临有术。
远肃迩安。
委仗方深。
凋殒何早。
忽窥所奏。
深怆予怀。
不朽之功。
既存于社稷。
有馀之庆。
宜及于子孙。
但以彼藩地处穷边。
每资经略
子年才弱冠。
未历艰难。
或亏御驾之方。
定启奸邪之便。
此令嗣袭。
贵示优恩。
必若践彼危机。
不如置之安地。
李彝超巳除延州节度观察留后
延州节度使安从进却除夏州节度留后
各降宣命。
指挥使勒赴任。
但夏银绥宥等州。
最居边远。
久属乱离。
多染夷狄之风。
少识朝廷之命。
既乍当于移易。
宜普示于渥恩。
应夏银绥宥等州管内。
罪无轻重。
常赦所不原者。
并公私债负。
残欠税物。
一切并放。
兼自刺史巳下。
指挥使押衙巳下。
皆勒仍旧勾当
及与各转官资。
宜令安从进到日。
倍加安抚。
连具名衔。
分析闻奏。
朕自总万机。
勤宏一德。
内安华夏。
外抚夷狄。
先既怀之以恩。
后必示之以信。
且如李从𥍓之守岐陇。
疆土极宽。
高允韬之镇鄜延
甲兵亦众。
咸能识时知变。
举族来朝。
从𥍓则见领大梁
韬则寻除钜鹿
次其昆仲。
并建节麾。
下至将寮。
分符竹
又若王都之贪上谷
李宾之吝朔方。
或则结搆契丹
偷延旦夕。
或则依凭党项。
窃据山河。
罔禀除移。
唯谋依拒。
比及朝廷差命良将。
徵发锐师。
谋悉万全。
战皆百胜。
才兴讨伐。
巳见覆亡。
数万骑之契丹
只轮莫返。
几千族之党项。
一鼓俄平。
寻拔孤城。
尽诛群党。
无远无近。
悉见悉闻。
何必广引古今。
方明利害。
只陈近事。
聊谕将来。
彼或要覆族之殃。
则王都李宾足为鉴戒。
彼或要全身之福。
韬从𥍓可作规绳。
朕设两途。
尔宜自择。
无贻后悔。
有玷前修。
今以天命初行。
人情未定。
或虑将校之内。
亲要之閒。
幸彼幼冲。
恣其荧惑。
遂成骚动。
致累人灵。
今特差邠州节度使乐彦稠部领马步兵士五万人骑。
安从进赴任。
兼以别降宣命。
严切指挥
安从进等委以训戒师徒。
参详事理。
从命者秋毫勿犯。
违命者全族必诛。
先令后行。
有犯无赦。
更虑孤恩之辈。
乐祸之徒。
居安则广造异端。
贵令扰乱。
临难则却谋相害。
自要功勋。
宜令李彝超体认朕怀。
宣谕彼众。
无听邪说。
有落奸机。
宣布丁宁。
知悉。
即位大赦文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九
古先哲王。开创丕业。
未尝不栉风沐雨。旰食宵衣。
安黔首于八纮。保鸿图于万世。
恭惟先皇帝艰难启运。恭俭临朝。
以武功定寰区。以文德安黎庶。
日慎一日。无怠无荒。
载洽隆平。永传基构。
顾惟冲眇。获奉纂承。
念负荷以为难。集哀摧而罔极。
期终丧制。旋逼群情。
竭推戴以弥坚。执让辞而不获。
勉临大宝。以御兆民。
宜颁在宥之文。用布惟新之泽。
可大赦天下。应天福七年七月十七日昧爽巳前。
四京及诸道州府诸色罪犯。除十恶五逆。
杀人强盗。官典犯赃。
合造毒药。屠牛铸钱。
诸色伪造外。其馀罪犯。
巳结正未结正。巳发觉未发觉。
咸赦除之。巳前诸色配流人等。
除终身不齿。常知所在。
纵逢恩赦不放还人。及曾为强盗。
巳配诸处收管人外。其馀并放还。
其今日巳前放还人内。旧有职官者。
量与叙用。吊民伐罪。
用生惩劝之思。改过自新。
必务含宏之道。其襄州安从进
如能果决推诚。一禀朝旨。
并从舍释。各与官荣。
朕恭承顾命。初嗣丕基。
而文武群臣。中外良佐
肃清辇毂。保佐国家。
备彰忠孝之心。咸竭推崇之力。
宜覃恩渥。用表旌酬。
在朝内外臣寮。侍卫诸军将校
及诸道节度使防禦团练刺史。并与加恩。
修奉园陵。考详故实。
务遵礼典。副朕孝思。
凡曰在官。悉能陈力。
爰逢昌运。宜示溥恩。
诸道宾幕将校职员。见任京六品巳下官州县官三司场院监冶带使额者。
普与加恩。其诸道职员。
押衙巳上与转官。兵马使巳下与转职。
悬车官秩。前任职资。
载敦尚齿之风。爰示念功之典。
致仕官前任文武朝臣内。诸使司巳下。
前任节度使防禦团练刺史。行军宾从少尹上佐官
前诸道都指挥巳下。前任京六品巳下官及前资州县官带使额场院官等。
并与加恩。京师职掌。
夙夜勤劳。竭力有闻。
推恩无吝。应在京诸司职掌。
亦量与恩泽。奉守文之业。
敦孝治之风。宜加幽显之恩。
用慰哀荣之意。内外臣寮内。
诸司使侍卫诸军指挥使巳上。父母在者与官封。
巳有官封别与迁改。巳亡殁者并与封赠。
巳有封赠。更与妻封赠。
其有郡邑国号者与进封。未有者与叙封。
曾竭臣诚。殁于王事。
良深悼往。宜示赏延。
天福元年后来文武臣寮中。有殁于王事者与追赠。
巳追赠者更与追赠。有子孙未有职官者与录用。
蝗虫作沴。苗稼重伤。
特示矜蠲。俾令苏息。
应诸道州府经蝗虫伤食苗稼者。并差官检覆。
据所损顷田。与蠲放税赋。
仍委逐处长吏切加安抚。存济。
山林逸士。草泽遗贤。
将裨教化之风。宜广搜罗之道。
应有怀才抱器。隐遁丘园者。
委随处长吏切加搜访。具以名闻。
敦崇孝义。旌显门闾。
式恢王化之基。用正人伦之本。
应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委逐处长吏具名闻奏。当议旌表。
于戏。纂继大业。
司牧群黎。小心必本于旧章。
恭巳难忘于朽索。不敢逸豫。
以召和平。更赖将相大臣。
文武多士。遵顾托于先帝。
永翊戴于冲人。开保延洪。
爰覃渥泽。报告遐迩。
咸使闻知。赦书日行五百里。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复襄州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叛逆之臣。必行于讨伐。
凋伤之俗。宜示于抚绥。
一昨逆贼安从进。不戒满盈。
辄谋违背。占据城垒。
虐害人民。元凶巳就于严诛。
比屋宜加于霈泽。俾令苏息。
用示轸伤。应在城人户。
除巳行赈贷外。特放今年秋来年夏城内物业上租税。
其城外下营寨处。或有砍伐却桑柘。
及毁拆却屋舍处。特与除放今年来年二月合系租税。
其管内诸县人户等。被安从进数年诛剥。
多是贫寒。应天福七年夏税巳前诸色残欠。
及沿徵钱物并公私债负等。并与放除。
西北蕃部及西川形势奏淳化五年正月 唐末宋初 · 宋琪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经世八编》卷一六九、雍正《陕西通志》卷五六、道光《榆林府志》卷三九
臣顷任延州节度判官,经涉五年,虽未尝躬造夷落,然常令蕃落将和断公事,岁无虚月,蕃部之事,熟于闻听。
大约党项、吐蕃风俗相类,其帐族有生户、熟户,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横过寇略者谓之生户。
其俗多有世雠,不相来往,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
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摄,并皆散漫山川,居常不以为患。
党项界东自河西银、夏,西至灵、盐,南距鄜、延北连丰、会。
厥土多荒隙,是前汉呼韩邪所处河南之地,幅员千里。
从银、夏至青、白两池,地惟沙碛,俗谓平夏;
拓拔,盖蕃姓也。
鄜、延以北,多土山柏林,谓之南山
野利,盖羌族之号也。
延州入平夏有三路:一、东北自丰林县苇子驿至延川县绥州,入夏州界;
一、正北从金明县入蕃界,至卢关四五百里,方入平夏,南界;
一、西北历万安镇经永安城,出洪门至宥州四五百里,西境。
我师如入夏州之境,宜先招致接界熟户,使为乡导,其强壮有马者,令去官军三五十里踏白先行。
缘此三路,土山柏林,溪谷相接,而复隘狭不得成列,蹑此乡导,可使步卒多持弓弩枪锯随之,以三二千人登山侦逻,俟见坦涂宁静,可传号勾马遵路而行,我皆严备,保无虞也。
长兴四年夏州李仁福死,有男彝超擅称留后。
当时诏延州安从进李彝超换镇,彝超夏州,固不奉诏,朝廷命邠州药彦稠总兵五万送从进赴任。
时顿兵城下,议欲攻取,军储不继,遽命班师。
而振旅之时,不能严整,失戈弃甲,遂为戎人之利。
臣又闻党项号为小蕃,非是勍敌,若得出山布阵,止劳一战,便可荡除。
深入则馈运艰难,穷追则窟穴幽隐,莫若缘边州镇,分屯重兵,俟其入界侵渔,方可随时掩击,非为养勇,亦足安边。
凡乌合之徒,势不能久,利于速斗,以骋兵锋。
莫若持重守疆,以挫其锐。
彼无城守,众乏糇粮,威赏不行,部族分散,然后密令觇其保聚之处,预于麟、府、鄜、延、宁、庆、灵、武等州约期会兵,四面齐进,绝其奔走之路,合势击之,可以剪除无噍类矣。
仍先告谕诸军,击贼所获生口、资畜,许为己有,彼为利诱,则人百其勇也。
灵武路自通远军青冈峡五百里,皆蕃部熟户。
向来使人、商旅经由,并在部族安泊,所求赂遗无几,谓之「打当」,亦如汉界逆旅之家宿食之直也。
此时大军或须入其境,则乡导踏白,当如夏州之法。
况彼灵州便是吾土,刍粟储畜,率皆有备。
缘路五七程,不烦供馈,止令逐部兵骑,裹粮轻赍,便可足用。
谚所谓「磨镰杀马」,劫一时之力也,旬浃之馀,固无阙乏矣。
又臣曾受任西川数年,经历江山,备见形势要害。
利州最是咽喉之地,西过桔柏江,去剑门百里,东南去阆州,水陆二百馀里,西北通白水清川,是龙州入川大路,邓艾于此破蜀,至今庙貌存焉。
其外三泉西县,兴、凤等州,并为要冲,请选有武略重臣镇守之。
花山吊古歌 明 · 李蓘
后晋天福六年安从进反,攻邓州,至花山,遇张从恩兵,不意其至,合战大败,从恩获其子指挥使弘义,从进以数十骑奔还襄州。事具《通鉴》。予过其地,感而赋之。)
天福六年索葛子,青丝白马烟尘起。
花山山畔竖逆旗,顾盼中原探囊里。
桓桓大将张从恩,雕戈贝胄朱旗翻。
奄忽从天下风雨,萧萧万灶声无喧。
吁嗟丧乱如崩土,父既摧兮子亦虏。
游魂半夜窜襄州,回首当枢岂为主。
事去人亡六百秋,缺斨破斧沉高丘。
山门流水汤汤去,落日千峰生暝愁。